Jater 和 胖花瓜

南風吻臉

回到里加的日子意外荒涼。

連續三天在 9:45 自然醒來,下床進廁所,把頭髮綁好,去廚房煎三顆蛋...
除了不斷的進食,竟然甚麼都不想做,大大小小的事不再勾起興趣,好像人生空白了五天。
其實還是有許多豐富的事情,只是漣漪在心底一下就消散了。

----

四月一日,收到臭霉的明信片。
謝謝妳在最荒涼的時刻捎來一陣南方的風 :]










於是寫了這篇字,回想這幾天。




復活節的快樂星期四,我意外參加了St. Peter's church 的禮拜,那天是"最後的晚餐"的日子。我坐在馬丁路德的畫像下,很興奮! 因為我讀的歷史就是眼前的人們。這是里加最大的教堂,但參加的人只有十來個,有一個東方女孩的存在雖然奇怪,但我盡量模仿大家的舉動並不影響儀式進行。禮拜中用的是拉脫維亞語,後來有一個好心的女孩走到我旁邊幫我解釋翻譯,我想她不是熱心助人而是樂於分享。

那晚一待就是三個小時,主教帶領人們祈禱與歌唱,伴奏音樂是用傳統的管風琴,淒瑟旋律迴盪在暗沉的古老教堂,配上虔誠人們的宏亮歌聲。
主教還講述了耶穌和十二使徒的故事,講故事的時候不能站在主殿,主殿只用來祈禱,而是要到旁邊靠在圓柱旁的小台上講,像戲劇舞台裡的旁白。基督精神源自於故事,那麼覆述故事則是最客觀且直接的宣揚精神。那是流傳了兩千年,是一則有關寬恕的故事。

人們會拿著一張小綠紙,上面有九段文字,每段代表一次歌曲與段落。第三次結束後,有一批人不約而同的移動並集中到主殿下的半圓圍欄前跪下祈禱,圍欄上方是木刻的十二使徒圍繞著釘在十字架的耶穌。女孩說,半圓代表餐桌,這一天人們要紀念耶穌所說的話,吃麵包與紅酒讓耶穌的肉與血與人同在。主教拿起一碗金杯,人們輪流啜飲小口,眼睛都闔著。


我欣賞故事原汁原味的精神。從情節與對話來製造每個人所聆聽後的領悟。
兩千年前的同一個星期五,耶穌沒有罪卻接受懲罰,理由是代罪於所有有罪的人,然後祂要人們繼續生活。

故事都一樣,但卻能獨一無二的反應在每個獨一無二的人生上,因故事由每個人自己詮釋。而我的領悟則是,那是一則有關寬恕的故事。


能得到寬恕是奢侈,無論是來自別人亦或自己。而人們感激的是耶穌毫不猶豫的給予所有的得來不易的寬恕,人們相信、接受、並且感激。任何一年代都是如此吧。


許多的我也在尋找與奢望被諒解。如果他們總能如此,我會覺得他們是很幸福的。




St. Peter's church in Riga



其他很棒的事還有
聽了蔣勳十八分鐘的演講,和善瑛吃拿破崙蛋糕聊了一個下午,看了優勝美地的攀岩史。

然後打包,然後又要離開里加。不知道下次甚麼時候會回來。
然後再幾天,陳柏孚就來了;再幾星期,我又是一個人了。